就讓我介紹我的新寵: LC-A+

其實已經不算是新了, 因為都已經買了回來超過一個月. 不過到現在才有時間及心情寫點東西.

原本對 Lomography 都只是有點概念而已, 一直想試又沒有去買的衝動. 結果直到上個月… 突然間就有一股衝動去買了這部 Lomo LC-A+, 還要故意選俄國鏡頭的版本.

Lomo LC-A+
Lomo LC-A+

記憶中, 我到中學時期都還有在用菲林機呢, 那時候要用相機, 要問爸借. 記得中五 last day, 因為忘了跟爸說, 爸就把傻瓜機留了在公司沒有帶回來. 結果借了一部 SLR 給我, 那時的我, 還嫌它太笨重不好看, 有點不高興呢.. XD

現在買這部相機, 並不是要拍甚麼美麗的照片, 而是喜歡它所帶來的不能預計的結果. 菲林和沖晒公司兩個因素使到每次影相都令人非常期待結果.

濕地公園

買相機的同時, 亦選了不少配件, 基本上可以選的配件不多, 而我都差不多全買回來了 (好像只欠魚眼及 ring flash 吧..). 其中我最常用的就是這個 wide angle 鏡.

20mm wide angle

合體後是這樣子的:

Wide angle + LC-A+

上面的輔助鏡是用來代替取景器 (因為不是 SLR), 不過我現在都不用它了, “段估” 就好.

使用 wide angle lens, 可以由原本的 32mm 變成 20mm. 不過變形變得相當厲害, 黑角亦會較嚴重, 但是玩 Lomography 的並不介意這些問題, 反而更喜歡呢. 由於太好用的關係, 我現在一般都是長期把 wide angle 裝上, 不要的時候才拆下來.

流浮山拍后海灣

Wide angle lens 上有個很小的遮光罩, 很多時會忘了用.. XD

另一個鏡頭, 是 tunnelvision lens

Tunnelvision lens

這其實是上一代的 lens, 所以安裝的方法其實令人有點不安… 就是在鏡頭前用雙面膠紙貼上磁石圈, 靠磁力來吸上去..

Tunnelvision + LC-A+

Tunnelvision, 故名思意, 就是隧道的效果. 就是會有點散射的感覺, 而且黑角有時會很嚴重.

大埔海濱公園

試用了一遍, 覺得很難掌握, 所以之後去影相都很少帶出來用.

Tunnelvision lens 本身其實是分開兩個部份的, 其中一部份寫著 “MARCO”:

MACRO

所有說明書都沒有提及這個標示著 “MARCO” 的鏡, 究竟它是不是真的一個 marco 鏡呢? 作為實驗, 我試著用它拍了幾張照片, 可惜我到現在還未能掌握到拍近鏡的距離…結果幾乎沒有一張成功的相.. 以下這張, 算是最好的了:

Marco test

由於現在甚少帶 tunnelvision 鏡出來用的關係, 連帶這個 marco 鏡都沒有再試用了.

閃燈方面, 相機本身並無內置的閃燈, 所以就另外配了一個.

Colorsplash

使用時就是這個笨樣子:

Colorsplash + LC-A+

這個閃燈可以加上顏色紙, 變成有顏色的閃燈, 而且有4個插位方便隨時轉換. 不過我其實甚少使用閃燈, 所以基本上都沒有用過. 但為了試用, 就用來拍了數張, 結果因為還未能掌握 focus 設定, 變了鬆郁矇..

藍色閃燈

比起用閃燈拍照, 我還是比較喜歡用長曝光. 隨機送了一條快門繩, 有點短但勉強都可以用.

荃灣海濱公園

相機還有一個功能, 就是多重曝光. 我還未能掌握構圖方法, 所以好幾次使用時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雙重曝光

拍了負片一個月, 大致上都熟習了相機的性格, 所以就開始試玩成本較高的 cross processing, 亦即是所謂的 e沖c 了.

南生圍

有時很藍, 有時得綠, 顏色都亂作一團, 每一格菲林都可能出現不同結果. e沖c, 不是 Photoshop 所能代替的效果. 一定要用菲林才能感受到那種來自不可預計的結果的樂趣!

餘下還未試的, 就是我覺得最難掌握的黑白相… 現階段還是先拍多點正片吧..

在〈就讓我介紹我的新寵: LC-A+〉中有 2 則留言

  1. d 相真係唔錯, 我都未幫我d相機寫過blog XD

KevinLam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