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玩之下, 拿著一筒iso 400菲林到海傍拍了上面五幅相片.. 回家打算試著駁成全景相…
可惜因為曝光不足, 相片質素欠佳. 用 Photoshop 嘗試的話變成這樣…

外面普通 內裡馥郁
貪玩之下, 拿著一筒iso 400菲林到海傍拍了上面五幅相片.. 回家打算試著駁成全景相…
可惜因為曝光不足, 相片質素欠佳. 用 Photoshop 嘗試的話變成這樣…
先旨聲明, 這不是教學. 要教學的話請好好去問一下古狗大神 😛
純粹記錄一下第一次自己沖菲林的經過..以及描述一下搜集得到的資料..
買了 Lubitel 166+ 之後, 用135拍出來的相片都帶有菲林孔, 結果令到掃瞄軟件自動調色後出現嚴重誤差. 沒有辦法之下, 唯有自行處理.
理論上, 處理每張相片時都應該用不同的設定, 不過我實在沒有時間去這樣做, 亦沒有甚麼天分. 所以, 還是要靠自動功能幫助. 而一般情況下, 我都是靠 auto level 來處理相片的.
Auto-level 前(左)後(右)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 負片掃瞄後得出來的結果, 色階很窄. 特別是當曝光不夠準確的情況下更甚. 不過只要利用auto level功能把相片的色階拉闊, 就會得回原有的顏色. 不過這個做法不是萬能的, 有些相片, 如黃昏日落之類會希望特別徧重一些顏色的效果, 只用 auto-level 的話就會變得平淡無味了.
以下記錄現時使用之流程, 以便日後參考之用
[Restore default settings]
[Film base color]
[其他 (懶人專用, 保証不完美)]
繼黃金十戒之後, Lomography 推出十大預言, 作為對未來 analogue photography 的憧憬. 不過呢, 其實也只是宣傳技倆而已. 細看之下, 跟黃金十戒有不少相似之處, 有些更不能算是甚麼”預言”..
不過有一句話我是很認同的, 就是 “The future is analogue”.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未來是怎樣的, 但我的未來應該充滿 analogue. 因為我買了 Lubitel 166+ 😀
大人の科學的 Gakkenflex 效果非常好, 令我喜歡上了雙鏡機呢. Gakkenflex 出來的相片感覺很有力, 唯一問題是沒有甚麼可以調較的東西, 限制相當多.
剛好, 我的 LC-A+ 正在維修, 心想是時候去買一部全手動的雙鏡機了. 結果想買的時候郤缺貨, 留了電話, 一個星期就打電話來說有貨了.
全手動似乎會有點難度, 暫時還未有信心可以拍得好. 要摸索的東西還很多呢….
不久之前到過馬灣公園一遊, 可以說, 不太喜歡這個地方. 感覺上, 馬灣就是一個堆砌造作之地. 一整副硬要弄到自成一格的樣子, 整個公園亦毫無規劃及特色. 那一次實在是失望而回.
之後才聽說, 有馬灣村這一個地方. 昨天再訪馬灣, 就發覺這是一顆超新星, 是一個快要消失, 但仍然在發光發亮的地方. 與繁盛的柏麗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其實已經不算是新了, 因為都已經買了回來超過一個月. 不過到現在才有時間及心情寫點東西.
原本對 Lomography 都只是有點概念而已, 一直想試又沒有去買的衝動. 結果直到上個月… 突然間就有一股衝動去買了這部 Lomo LC-A+, 還要故意選俄國鏡頭的版本.